中医骨伤学临床实践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体会
临床实践教学是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桥梁,是整个医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。中医骨伤学作为中医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,中医骨伤科医师的临床技能水平提高,能更好地促进中医骨伤科的传承,同时也能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水平。在整个医学教育中突出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,不断优化改进临床实践教学方法,在教学中强化实践教学,循序渐进,逐步培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。
1 临床实践能力教学
1.1 临床模拟教学
临床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在人为设立的虚拟的、接近真实临床环境里学习技能、提高能力的方法。使用临床教学模拟的方法,可以随时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评价,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,对今后的临床工作能更快过渡[1]。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,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通过模拟设备作为教学工具,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规范的临床操作,这一方法可使学生随时进行训练,而且不会因为操作不当产生不良后果。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,我校明秀校区医学实训中心具备临床模拟教学设备,通过模拟人和标准化病人可进行问诊、人文关怀训练,模拟手术室及其辅助设施进行洗手、穿衣、消毒与铺巾等骨科的基本操作,同时还可进行骨折的固定、搬运,骨科手术的切开、缝合、结扎、止血、拆线、换药等基本技能训练。这些临床模拟训练的反复训练,能为中医骨伤学生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,能更快适应临床工作。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中医骨伤学的学习要求,模拟一个贴近现实的虚拟场景,通过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,模拟中医骨伤学临床的诊疗经过,训练实际工作环境中的综合素质与能力。这样的模拟教学更能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,认识自身不足,同时也能通过与患者的角色互换,体会患者的心理及需求。
1.2 临床实习小组
在大多数的教学医院中,学生主要包括本科实习生、研究生和规培生,由于学习的要求不一样,轮转中医骨伤科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。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,本科实习生在骨伤科临床实习周期是3周,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在骨伤科临床实习周期是6周,规培生和研究生实习周期是2个月。因此,在不同学制的学生构成的学习环境下,可由科室教学秘书设置临床实习小组,主要为本科实习生、研究生、规培生至少各1名组成,小组内可设置组长,可由规培生或研究生担任,实习小组带教教师可由主治医师、副主任医师担任,指导临床实践。临床实习小组的设置,以学生为主体,带教为引导,通过带教教师示范或讲解临床实践,学生进行观察、模仿学习,并配合带教教师完成临床工作中的病历书写、病情变化的观察汇报,学习独立处理病情能力。在经过1~2周的教学培训后,由研究生或规培生在带教教师的监督下,完成骨伤科病人的接诊及病情变化处理工作,本科实习生在研究生或规培生的监督下,完成基础的接诊工作以及临床换药、拆线等工作。带教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或缺陷,定期进行小组内总结,改进不足之处,使学生掌握规范化操作。
1.3 临床教学示范
以往的教学方法多为教师讲课,学生接受学习,且多为理论知识的学习,忽略了对于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,使得临床学生学习兴趣不足,造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等,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[2]。新形势下的临床教学活动,应针对中医骨伤学的临床特征以及学生对临床操作的兴趣进行培养。通过在骨伤科设置每周一次的临床教学示范课,本科实习生、研究生及规培生各有其侧重点进行教学。本科实习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,每周根据科室病人情况,选取适当病例,进行问题式学习(Problem-Based Learning,PBL),同时每周进行不同的临床实践教学,如骨科清创缝合术、石膏固定术、小夹板固定术、骨折复位术以及换药术等临床操作,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练习操作。研究生与规培生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,进行科研教学讲课,包括骨伤科疾病国内外最新诊疗进展、临床科研的实施开展等,讲课可由教学秘书或骨伤科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主讲。
1.4 科室出科考核
学生在骨科进行学习一段时间或实习结束时,可进行科室的出科考核,以评估学生的实习质量。中医骨伤科针对其临床特点,可采取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出科考核,同时更注重操作的考核。基础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内容,要求学生出科必须学会。同时设置在骨科实习体会的答题,从中挖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现的思维亮点,从学生角度不断改进方法。操作部分设置操作执业医师考试评分标准进行打分,主要为骨伤科临床操作。理论与操作考试结束后带教教师当场进行打分与点评,这样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,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、理解更为深入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zygskzzzz.cn/qikandaodu/2021/0209/347.html